您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 > SYP-2102H全自動膏藥軟化點測定儀的試驗方法
技術文章
SYP-2102H 全自動膏藥軟化點測定儀是專門用于測定膏藥(如橡膠膏劑、巴布膏劑等)軟化點的實驗室儀器,其試驗方法嚴格遵循《中國藥典》(現行版)中 “膏藥軟化點測定法" 及儀器自身的自動化控制邏輯,核心是通過精準控溫、自動監測鋼球下落觸發點,量化膏藥由固態向半固態轉變的溫度(即軟化點)。以下是詳細試驗方法,按 “試驗前準備→試樣制備→儀器設定→試驗操作→結果處理" 的流程展開:
試驗前需完成儀器檢查、器具清潔及試樣預處理,避免因外界因素影響結果準確性。
膏藥軟化點測定的核心誤差來源之一是 “試樣成型不均",需嚴格控制熔融溫度、冷卻條件及試樣高度。
試樣熔融:
將預處理后的膏藥樣品放入 50mL 燒杯中,置于恒溫水浴鍋中加熱熔融 —— 水浴溫度需高于膏藥預估軟化點 20~30℃(如預估軟化點為 50℃,則水浴溫度設為 70~80℃),但不得超過膏藥的 “熱分解溫度"(避免成分破壞,可參考膏藥說明書或前期預試驗確定)。
熔融過程中用玻璃棒緩慢攪拌(攪拌速率≤50r/min),確保樣品完quan熔融且無氣泡(若有氣泡,可靜置 1~2min 待氣泡逸出),避免局部過熱導致成分不均。
試樣環裝樣:
將清潔后的試樣環放在水平的玻璃平板上,用稱量勺緩慢將熔融的膏藥倒入試樣環中,直至膏體稍高于試樣環上邊緣(約 0.5~1mm)(冷卻后膏體會收縮,需預留高度)。
裝樣后,將試樣環連同玻璃平板放入 **(25±2)℃恒溫水浴中冷卻 30min**(或按藥典規定時間,如巴布膏劑可冷卻 20min),使膏體完quan凝固。
冷卻后,用不銹鋼刮刀(刃口與玻璃平板呈 45° 角)沿試樣環上邊緣 “一次性刮平" 多余膏體,確保試樣上表面與環口齊平,且無凹陷、無毛刺(若刮平后發現試樣有氣泡或空洞,需重新制備)。
試樣環固定:
將制備好的試樣環放入儀器配套的 “試樣環支架" 中,確保環的中心與支架中心對齊(全自動儀器通常有定位ka槽,避免偏移),每個支架對應 1 個試樣(SYP-2102H 多為 2 孔或 4 孔設計,可同時測多份樣品)。
SYP-2102H 的 “全自動" 特性體現在參數預設與自動執行,需根據《中國藥典》要求及膏藥類型設定關鍵參數:
為確保鋼球下落檢測的準確性,需提前校準光電傳感器:
將標準鋼球(儀器配套)放入 “校準支架",模擬鋼球下落路徑,通過軟件觸發 “校準模式";
儀器會自動識別鋼球下落的 “起始位置"(試樣環上表面)和 “終止位置"(加熱浴底部基準線),若偏差超過 ±0.1mm,需通過儀器自帶的 “位移調節旋鈕" 修正傳感器位置。
裝樣與定位:
將制備好的 “試樣環 - 支架" 放入儀器的加熱浴中,確保支架完quan浸沒在導熱介質中,且試樣環中心與鋼球釋放裝置的中心對齊(儀器觸控屏會顯示 “定位是否合格",不合格需重新調整)。
隨后將標準鋼球放在試樣環的正中心(部分儀器支持 “自動放球",無需手動操作,避免人為偏移)。
啟動試驗:
在觸控屏上點擊 “開始試驗",儀器自動執行以下流程:
預加熱:加熱浴按設定的 “起始溫度" 升溫,待溫度穩定(波動≤±0.1℃)后,保持 5min(使試樣溫度與浴溫一致);
勻速升溫:控溫模塊按 “(5.0±0.5)℃/min" 的速率升溫,同時光電傳感器實時監測鋼球狀態;
自動檢測:當膏藥軟化到一定程度,鋼球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穿透膏體,下落至加熱浴底部 —— 此時光電傳感器捕捉到 “鋼球遮擋信號消失",立即記錄當前加熱浴溫度,即為該試樣的 “軟化點";
自動停止:所有平行樣檢測完成后,儀器自動停止加熱,若有冷卻系統,可開啟 “快速降溫" 模式(用于下一次試驗)。
試驗過程監控:
雖然儀器全自動運行,但需實時觀察:
導熱介質是否有 “暴沸"(若有,需暫停試驗,檢查控溫模塊);
鋼球是否偏離試樣環中心(若偏離,可能導致檢測失敗,需重新裝樣);
試樣是否有 “溢出試樣環"(黏性過大的膏藥可能出現,需確認試樣制備時的高度是否合規)。
數據讀取:
試驗結束后,儀器會在觸控屏或配套軟件中顯示每份平行樣的軟化點溫度(精確至 0.1℃),并自動計算 “平均值"(若為 2 份樣,取兩者均值;若為 3 份樣,剔除異常值后取均值,異常值判定:與均值偏差>1.0℃則剔除)。
結果判定:
根據待測試膏藥的質量標準(如藥典或企業標準)判定是否合格:
數據記錄與存儲:
通過儀器的 “數據導出" 功能(USB 或聯網),將試驗數據(包括試樣信息、儀器參數、軟化點溫度、平行樣偏差)保存為 Excel 或 PDF 格式,用于實驗室記錄追溯(符合 GMP 或 GLP 規范要求)。
趁熱清理加熱浴:
試驗結束后,待導熱介質溫度降至 50℃以下(避免燙傷),取出試樣環支架,用蘸有無水乙醇的紗布擦拭支架上殘留的膏藥;若介質中有少量膏藥殘渣,可過濾后重復使用(若殘渣過多,需更換新介質)。
儀器內部清潔:
用干布擦拭儀器外殼及觸控屏,避免藥液或介質濺落腐蝕;檢查光電傳感器表面是否有污漬,用鏡頭紙輕輕擦拭(不可用乙醇,避免損壞鍍膜)。
長期維護:
每月校準 1 次 “控溫精度"(用標準溫度計放入加熱浴,對比儀器顯示溫度,偏差應≤±0.2℃);
每季度更換 1 次導熱介質(避免介質老化導致控溫不準);
長期不用時,斷開電源,放空冷卻系統中的水(若有),并覆蓋防塵罩。
試樣熔融溫度不可過高:若超過膏藥的熱分解溫度,會導致成分改變,軟化點結果偏低;
鋼球必須符合藥典規格:非標準鋼球(質量或直徑偏差)會直接影響下落觸發時間,導致結果偏差;
導熱介質不可混用:甘油與硅油不可混合使用,否則會產生渾濁,影響光電傳感器檢測;
平行樣制備需 “完quan一致":同一批次試樣的熔融時間、冷卻時間、刮平力度需統一,避免人為差異。
通過以上方法操作,可確保 SYP-2102H 全自動膏藥軟化點測定儀的試驗結果準確、可靠,且符合藥品檢測的規范化要求。